這本書的標題十分引人入勝,可以在10秒內表達出自己的觀點,而且要令人印象深刻,相信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事,畢竟我們已經一個以表達觀點的時代。

但是,並沒有太多人擁有表達自我的能力。因為現時的教育體系統總是預設了問題只有一個指定答案,一種合理的解釋原因,然而,這種教育模式只會令未來的主人公淪為了工廠流水式生產的稱職工人,變成一個個沒有自我想法、怯於表達自我的人,慢慢被社會淘汰。
網絡有太多隨時隨地表達觀點的機會,由Blog開始,Facebook、Youtube、Instagram、甚至現時最流行的公眾號、抖音等等,表達觀點的機會無窮無盡,不再像舊時代,單單透過電視、電台等傳統媒介,擅於表達自我已成為現代生活迫切及必備的生存技能,作者希望透過此書打造獨特觀點,更容易主動把握機會及增加被發現的機會。
單憑書名,本書基本上可拆解為兩部分:
10秒即答:快速的反應能力
即答思考法:深邃的思考能力
即是說,要做到作者以書名來擬定的兩大目標,你必須具有兩大能力:快速的反應能力及深邃的思考能力,缺一不可。那麼,要怎麼才能具備這兩大能力呢?
作者在開篇之章,已經提供了實操經驗:
“對主頁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把握。如果把文章全體分作十等份,其中的六至八成只要歸納出主題重點,自己的想法只需要占其中兩成即可,就能夠構成一則出色的文章。” p29
“在引用句的前後加上前述以及說明,以此為基本架構。” p.54
在以上的大前提下,作者在書中再提出7種主要思考方向:
1. 系統式思考法: “所有問題都是相互關聯,環環相扣的。” p.98
2. 比較法: “思考這個東西和另外東西之間,有著什麼樣的關聯性…從完全不同的領域中所獲得的刺激,能有效激發我們潛在的想像力。” p.66
3. 辯證思考法: “有矛盾才能激發思考的本能。”p.77
4. 比喻法:引用了村上春樹的演講例子:無論高牆是多麼正確,雞蛋是多麼的錯誤,我永遠站在雞蛋的那一面 …聯想到具體的畫面及情境。” p.69
5. 現象學思考法: “捨棄臆測及主觀,專注於觀察現象的本質。” p.84
6. 邊框化思考法: “只要能夠藉由框架來切割現實世界,就能讓自己與眾不同。”p.119
7. 抓著概念到處套用 p.120
這7種概念形成指引及思考的框架,沿著這7大方向,就像消防員的游索一樣,逐漸靠近目標。
10秒即答:快速的反應能力
首先,先分解 “10秒即答:快速的反應能力”,為何作者要提及10秒之內即答呢?當然,第一個原因是要吸引讀者購買,我也是被此書名吸引,覺得這就是我要達到的一個目標,另外,我也從書中p.129,找出作者引用阿波羅13號作為例子:
“曾經改編為電影的阿波羅13號,其情況可說是接收到了來自「宇宙」的難題。受困在宇宙中的太空人,一邊面臨維生系統相繼失效的狀況,一邊還得向地面回傳狀況,以便地面控制中心做出對應後,再向太空人發出命令,情況可說是危機重重。但正因為在這樣高度緊張的環境下,團隊才能以最高的集中力,判斷力,做出最適當的選擇。不過平常我們不太可能遇到這般迫切的情境,往往在思考的嚴謹、精準程度上,都顯得欠缺周全。”
在這個例子中說明,因為有壓力,所以精神才能高度集中,作出的判斷才能最有效,作者提出10秒即答這項前提,是希望你能為自己製造一些壓迫感、緊迫感,以令你形成10秒有一個精準表達的想法的思考習慣。
在日常生活當中,要求自己盡量須要在10秒內答出言之有物、並讓人感到驚歎的說話內容,就像林敏聰曾在一個訪問中提及他如何可以將歌詞填得押韻順口,方法就是在日常生活對話中,盡量用押韻的字眼,將中文發揮得淋漓盡緻,形成一種思考迴圈習慣。
即答思考法:深邃的思考能力
即答思考法,並非能一蹴而就的,而是靠著多年的書本閱讀、對事件的分析能力及多年的經驗累積,這樣才能夠有足夠的靈感素材,當你有需要的時候,因為你不斷累積素材,如遇相關的問題,你自然就能答之有物。
這個書評是我的第一篇書評,事實上,我過去兩年,多次泛起寫書評的想法,但一直提不起勁,一來生意忙碌,兩來好像沒有一套具體的理論系統,讓我好好地提煉當中書的精華,如果我不能好好做好書評這件事,那這件事就沒有存在的價值,剛好在2018年8月的香港書展購買了此書,實在提供了一套很好的指引法則,我在日後的日子,必然逼迫自己在10秒內形成一個有趣的想法,幸運的是,我並不缺乏表達的素材,因為我一直有收集素材的好習慣,希望此書能助我更上一層樓。
20/10/14 0800-1232 閱讀完及寫下此篇書評
書中重要觀點頁數:
3,4,19,22,29,37,52,66,84,101,119,121,129,130,147,158